微电影也能描绘大时代

2015

      本报参与主办的首届厦门国际青年微电影节圆满落幕
   黑天鹅奖揭晓,将在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等网络平台播映
   组委会筹拍主题微电影《“缘”舞曲》,昨在颁奖礼上首映


   实验单元最佳影片奖和实验单元最佳影片提名奖颁奖。


   “大时代·微叙述”五缘湾微电影论坛昨日登场。


   明星走红地毯。


   小镜头打开大窗口。昨日,CC&DD首届厦门国际青年微电影节压轴大戏——“大时代·微叙述”五缘湾微电影论坛,以及黑天鹅奖颁奖礼暨五缘湾主题微电影《“缘”舞曲》首映礼,在翔鹭国际大酒店举行。
   本届微电影节以“微聚力量·影映世界”为主题,由厦门日报社、湖里区委宣传部主办,湖里区禾山街道、厦门华亿传媒集团承办,由国际风尚女装——CC&DD总冠名赞助。
   这场活动旨在为全球青年影视爱好者搭建一个展示、学习、交流、合作的平台,发掘和选拔优秀的影视人才,传播有价值、高质量的微电影作品,传播正能量,重塑微电影艺术标杆。进一步完善厦门的影视文化产业链,促进厦门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展现“美丽厦门”的美好形象。
   本版文/本报记者 郭睿 陈冬
   本版图/本报记者 姚凡 王火炎
   颁奖
   黑天鹅奖揭晓  《“缘”舞曲》献礼
   昨晚上演的CC&DD首届厦门国际青年微电影节黑天鹅奖颁奖礼,颁出了公益、两岸、实验三个单元的最佳影片奖,以及一个评审团特别奖、一个新人奖,并有九部影片获得提名奖,十部影片获得优秀影片奖。值得注意的是,爱情单元的最佳影片奖为空缺,这也显示了本届微电影节对专业品质的追求。
   经过一个多月的征集,本届微电影节共收到近200部参赛作品,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福建、山西、山东、陕西、四川、香港、台湾等地,还有英国、美国、瑞士等国外作品前来参赛。本次评选以黑天鹅奖为最高奖项,分为爱情、公益、两岸、实验四个单元。据悉,有一部分参赛作品虽不符合本届微电影节所设的四个单元的要求,但具有很高的质量和水准,因此,为了避免“遗珠之憾”,也鼓励社会更多地创作此类优秀的微电影作品,组委会特增设了评审团特别奖,作为评审团的最高荣誉奖项。
   在本届微电影节评审团主席金韬看来,一个微电影节能够在短时间内收到200多部参赛作品,不论从数量还是地域范围来看,都是很可观的。而参赛作品涵盖的题材、拍摄地、人物,以及所表现的内容,其丰富和广泛也是令人称道的。他还特别提到,在同个主题的作品竞争中,他更看重传递正能量的作品。他希望微电影节日后可以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尤其是给创作者和投资者搭建起良好的平台,推动微电影事业更进一步发展。
   此外,本届微电影节组委会特别筹拍了主题微电影《“缘”舞曲》为本届微电影节献礼。影片由新锐导演吕祖松掌镜,演员朱俊熙、赖晶晶、穆丽燕、孙航进等出演,并在昨晚的颁奖礼上进行了首映。这部影片以风景秀丽的五缘湾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两位年轻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互相支持,相互鼓励,最终收获了一份唯美爱情的励志故事,并从侧面表现了五缘湾的诗情画意和温馨而富有品质的生活情味。
   据悉,黑天鹅奖作品未来将在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等网络平台播映,并将走进厦门本土影院及部分高校。
   微拍五缘湾  《守望》拔头筹
   一台摄像机、一个梦想、一点创意,一部微电影短片,就可以成就你的艺术梦想。为鼓励更多市民关注、发现和领略五缘湾之美,本届微电影节还发起了“五缘湾创意微拍优秀作品征集评选”活动,面向全社会征集五缘湾微拍作品。
   活动吸引了厦门本地及周边城市诸多拍客的关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活动的开放性和参与者的广泛性,虽然是面向大众的业余拍客活动,但仍征集到不少拍摄专业、制作精良、充满创意和情趣的优秀微拍作品。
   经过一周的网络票选,76号作品《守望》,通过厦门红十字会水上救援队队员林旭升讲述在五缘湾竭尽全力实施救助的一幕幕画面,以最高得票数获得本次活动第一名。
   论道
   两岸大咖:微电影“越短越好”
   由两岸导演、编剧、演员、学者混搭而成的文艺大咖队,组成本届微电影节的评审团,构成昨日“大时代·微叙述”五缘湾微电影论坛的讲演主体。他们基于各自领域背景,就一系列微电影行业的热门问题及微电影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大家纷纷表示,微电影并不式“微”,它也可以反映大时代。
   专家表示,微时代的生活方式催生了微电影的庞大需求,也推动了微电影的蓬勃发展。一个普遍的声音是,微电影由于“门槛低”、短小精悍,恰好契合了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即时消费诉求,拥有广泛的市场。与此同时,和传统的“大电影”相比,微电影的创作更为自由,往往能最大限度地涉及热门话题,也就更具鲜活的生命力。
   针对微电影应该有多长,每个嘉宾都有自己的理解,但一个共同的声音是:越短越好!因为越“微”的作品越难打造,对创作者的水平也就有更多要求。有专家表示,自己心目中的微电影就该在十分钟之内,而且要会讲故事,讲好故事,讲完故事还能被人夸好。
   值得一提的是,论坛现场吸引了200多位来自各地的微电影爱好者、影视文化界工作者、影视专业的年轻大学生。论坛嘉宾也就本次微电影节的具体内容和微电影未来的发展之路和观众进行互动。他们肯定了首届厦门国际青年微电影节为这项艺术事业的贡献,也对微电影的发展充满期待。

   >>黑天鹅奖
   ●公益单元影片
   最佳影片:《希望树》
   提名影片:《判若云泥》
   《四》(中国-美国)

   ●两岸单元影片
   最佳影片:《民间影帝》(香港)
   提名影片:《追梦者》、《家源》

   ●实验单元影片
   最佳影片:《77公路》
   提名影片:《David  Town》
   《忆》(中国-瑞士)

   ●爱情单元影片
   最佳影片:空缺
   提名影片:《盛夏的别离》
   《阿蓬歌》
   《醉生梦死》(美国)

   >>评审团特别奖
   《判若云泥》

   >>其他获奖作品
   优秀影片奖:《牦牛若桑》、 《Hold警元雄》、《青边》、 《灯火阑珊》、《我要回家去》、 《The  Harsh Light of Day》(英国)、《寻狗启示》、《鼓浪屿style》、《根在中国 路在世界》、 《春更》
   新人奖:黄浩量《迷雾青境》

 


   金韬拍摄正在发言的张光烈。


   张光烈、刘劲在论坛上合影。


   瞿友宁在论坛上玩自拍。


   获奖作品简介
   《希望树》
   (公益单元最佳影片)
   中国第一部根据中国达人秀人气选手刘寅的亲身经历改编的感恩公益微电影。影片讲述了支教老师刘寅到云南的偏远山区支教,给大山里的贫困孩子带来希望。他在酒吧卖唱、卖CD,只为给孩子买肉吃,和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上中国达人秀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孩子……片中孩子们质朴纯真、天使般的面容震慑人心,孩子们对刘寅的感恩情愫催人泪下。

   《民间影帝》
   (两岸单元最佳影片)
   香港浸会大学毕业作品,影片讲述了大学毕业生王超从找工作开始引发的一系列闹剧,是一部由中国内地、中国香港、美国联合出演的一部喜剧。

   《77公路》
   (实验单元最佳影片)
   一位司机在去机场的路上,出于私心,分别把女孩、和尚拉了上路,本来可以赚一笔黑车钱,没想到却阴差阳错地把越狱犯拉了上来,于是在前往机场的路上,车里的整个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判若云泥》
   (评审团特别奖)
   一名逃犯来到小镇,当他饥渴难耐时,看见一家馒头铺,起了歹念,这时,一个热气腾腾的馒头出现在了他面前。逃犯拿着店主给予的馒头匆匆离开,再次来到时又拿着店主送的馒头匆匆离开。傍晚,准备收摊的店主发现了一份刊登着“通缉令”的报纸。次日,逃犯再来,店主很怕,逃犯却丢掉匕首,挂着满足的微笑走上警车。数年后,关闭的馒头铺再次燃起炊烟……

 

   观点
   中国微电影的里程碑

 


   金韬(国家一级导演、中国第五代导演领军人物、首届厦门国际青年微电影节评审团主席):我之所以接受组委会邀请,原因是我觉得自己是微电影的一个学生,尽管在电影、电视剧舞台上奋斗了30多年,但我特别希望通过评奖对微电影有深入的理解,希望为这份年轻人的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说起来,如今的电影、电视剧不是没有人看,而是大家换了看电视的平台,去了网络。面对大数据时代,中国传统电影、电视剧如何改变自己,适应新的时代需求?正在这时,我们发现了年轻人创作的微电影。尽管这次厦门国际青年微电影节的规模、规格是我参加过最小的,但一个地区的日报社和一个地方的宣传部门能有这样的重视,有信心有决心做这样的微电影节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对它充满了期望,我相信它会成为中国微电影事业不可忽略的里程碑。尽管这次参评的近200部微电影有很多稚嫩、很不成熟、很粗糙的地方,但起码我从中看到了年轻电影人的情操、情怀、情致和他们的创新追求。

   微电影应该微言大义


   张光烈(国家一级编剧):从编剧的角度评价本届电影节作品,确实不乏优秀之作,但坦率地说,还是有一些较为肤浅、平庸的作品。在我看来,优秀的编剧必须是一个“性”学家,即要具备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同时,编剧还要成为“气功师”,即创作出的好作品“避邪气、接地气、传正气”。其实,相对于电影、电视剧的编剧而言,微电影的编剧更难当,因为短而精的作品最难写。微电影就应该长话短说、大题小做,如果做到微言大义、言简意赅、纸短情长,那这部微电影就成功了。但遗憾的是,这次的参赛作品过多的是短话短说、小题小作。

   微电影节前景喜人


   张铭清(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在厦大新闻传播学院,有一群热爱微电影的学生,此前曾与台湾同行举办过两岸微电影节,学生积极参与。这次,厦门举办国际青年微电影节,可以说,迈出的这一步是建立在良好的群众基础之上,前景令人欣喜。此前我在北京也多次参加过类似的评选,评委会对精品有三个要求——思想精髓、艺术精湛、技术精良。用这“三精”来衡量此次的参赛作品,可以说合乎要求的并不多,甚至有些奖项空缺。不过,主办方和参赛者只有不断朝这个方向努力,才能不断成功,微电影节才能越来越成熟,在同类比赛中出类拔萃。

   微电影表演是新课题


   刘劲(国家一级演员、著名影视戏剧表演艺术家):我参加过很多微电影节,在来之前,金韬导演告诉我,这是最正规、最权威、最学术性的微电影节。于是,我来了。其实,我对微电影的概念还是模糊的,但看了这次的参赛作品后很受益。从演员角度来说,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微电影的演员表演和一般电影、电视剧有何区别?我们评判时有没有新的规定和界定?这个新课题,还需要进一步研讨和探讨。

   期待微电影时代到来


   瞿友宁(台湾新生代导演、编剧):尽管这次的参赛作品与所定义的微电影还有所差距,但我们看到了作品的多元性、更多的自由性和可以改进的地方,也看到很多企图心,让人有眼睛一亮的感觉。期待后面几届会有越来越好的作品出现,世界各地有才华的年轻人都来参加。微电影可以说是因应广告诞生的媒材,未来微电影的商业市场非常强大,可以为更多年轻创作者提供新的平台和思考机会。请大家不要忽略微电影,一起去期待微电影时代的到来。

 

(摘自:2015年1月19日厦门日报)